便秘的危害,不容小覷:
一說到便秘,大家一點都不陌生,很多人會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。其實便秘也是一種疾病,并且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,便秘的發(fā)病率逐年上升,長期便秘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。
一. 什么是便秘?
便秘是指排便次數(shù)減少、糞便干硬和(或者)排便困難,排便次數(shù)減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,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、排出困難、排便不盡感、排便費時以及需要手法輔助排便。還往往伴有腹痛、腹脹、頭暈和便血等癥狀。便秘在老年人、小孩和青年中都時常發(fā)生,特別是老年人和女性中十分普遍。
二. 便秘的中醫(yī)辨證
(一)實秘
1、腸胃積熱:大便于結,腹脹腹痛,面紅身熱,口干口臭,心煩不安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燥,脈滑數(shù)。
2、氣機郁滯:大便于結,或不甚干結,欲便不得出,或便而不暢,腸鳴矢氣,腹中脹痛,胸脅滿悶,噯氣頻作,飲食減少,舌苔薄膩,脈弦。
3、陰寒積滯:大便艱澀,腹痛拘急,脹滿拒按,脅下偏痛,手足不溫,呃逆嘔吐,舌苔白膩,脈弦緊。
(二)虛秘
1、氣虛秘:糞質(zhì)并不干硬,也有便意,但臨廁排便困難,需努掙方出,掙得汗出短氣,便后乏力,體質(zhì)虛弱,面白神疲,肢倦懶言,舌淡苔白,脈弱。
2、血虛秘:大便干結,排出困難,面色無華,心悸氣短,健忘,口唇色淡,脈細。
3、陰虛秘:大便干結,如羊屎狀,形體消瘦,頭暈耳鳴,心煩失眠,潮熱盜汗,腰酸膝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4、陽虛秘:大便或干或不干,皆排出困難,小便清長,面色觥白,四肢不溫,腹中冷痛,得熱痛減,腰膝冷痛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三. 便秘的危害
1、長期便秘臉上會容易長痤瘡、面部色素沉著、皮疹等,還有可能引起口臭和體臭。
2、并發(fā)肛腸病,如痔瘡、肛裂、直腸脫垂和結腸憩室。
3、引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,老年人往往因為便秘而用力,腹壓增加而誘發(fā)心絞痛、心肌梗、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。
四. 便秘的四大原因
1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:現(xiàn)代人往往喜歡吃低渣精細食物,缺乏膳食纖維,使糞便量減少,在腸內(nèi)運動緩慢。
2、體力活動明顯減少:因缺乏運動性刺激而無法推動糞便運動。
3、胃腸功能減弱:老年人胃腸道分泌的消化液減少,胃腸的張力及蠕動能力減弱,腹腔和盆底肌肉缺乏收縮力,直腸敏感性下降,導致食物在腸內(nèi)停留時間過長,水分被過度吸收而引發(fā)便秘。
4、不良排便習慣:經(jīng)常忽略正常的便意、或者排便時喜歡玩手機而分散了注意力,引起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導致便秘。
五. 便秘的針灸治療
既然便秘危害如此之大,那么積極開展對便秘的正確、規(guī)范、合理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針灸治療便秘,操作簡單、療效肯定,副作用少,十分值得推廣應用。
選穴:天樞穴、大腸俞穴、支溝穴和照海穴。
1、天樞穴
定位:在腹部,橫平臍中,肚臍旁開2寸。
取穴:過乳頭作一與前正中線平行的直線,過臍作一水平線,兩線的交點到臍中連線的中點,即為本穴。
功能: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(jīng),為大腸募穴,本穴位近胃腸,是大腸經(jīng)氣匯集之處,故可調(diào)理胃腸,善治大腸腑證。
2、大腸俞:
定位:在腰部,橫平第4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線旁開1.5寸。
取穴:兩側骨盆最高點(髂嵴最高點)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,為第4腰椎棘突,此棘突下有一凹陷,其旁開1.5寸,即為大腸俞。
功能:大腸俞與天樞穴合用屬于俞募配穴,可以起到通調(diào)大腸腑氣的作用。
3、支溝穴
定位:在前臂后區(qū),腕背側橫紋上3寸,橈骨與尺骨間隙的中點。
取穴:腕背橫紋到肘橫紋的距離為12寸,一半即為6寸,6寸一半即為3寸,在前臂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,用力按壓有酸脹感。
功能:有清熱理氣、降逆通便的作用。支溝穴是治療便秘的特效穴。
4、照海穴:
定位:在踝區(qū),內(nèi)踝尖直下凹陷中。
取穴:由內(nèi)踝尖垂直向下推,至其下緣凹陷處,即為本穴。
功能:照海為足少陰腎經(jīng)的穴位,有滋陰潤燥的作用,常和支溝配伍治療便秘。
以上的穴位可以用溫和灸的方法進行操作,將艾條的一端點燃,對準應灸的腧穴,距離皮膚2-3cm處進行熏烤,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,至皮膚紅暈為度。每穴灸5-10分鐘,每天1次。(注意:胃腸積熱型便秘、陰虛秘不宜使用灸法。)
此外,早晨起床時還可圍繞肚臍順時針摩腹,每次5分鐘,每天1次。
六. 艾灸注意事項
1、灸療期間,宜多飲熱開水,保持室內(nèi)通風。
2、飯飽酒后不宜灸,大汗淋漓不宜灸,艾灸后毛孔舒張,故半小時內(nèi)不宜洗澡,避免寒氣趁虛而入。
3、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。
4、施灸后,如若出現(xiàn)臉上爆痘情況,應停止施灸。
七. 便秘日常調(diào)護
1、增加膳食中粗纖維成分,多食用蔬菜和水果。
2、多飲水,每日清晨飲溫開水或蜂蜜水300-500mL,有助于排便。
3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,增加結腸運動能力。
4、養(yǎng)成定時排便的習慣。
本文由針灸推拿學科常小榮教授進行科學性把關。
“達醫(yī)曉護” 供稿